是工业龙头,也是绿色工厂:探寻深圳蓝色疆土如何崛起绿色油田
“看,海豚又来了!”6月8日上午,距离深圳约200公里的南海东部油田陆丰7-2平台上,正在甲板巡检的石油工人安利琴指着海里兴奋地喊道。仿佛知晓当天是“世界海洋日”,平台的“老朋友”海豚一改三两只来访的习惯,成群结队地在平台周围穿行嬉戏。
海豚常常在陆丰7-2平台周边海域嬉戏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海豚时常光顾,为“绿色油田”建设留下生动注脚。2022年6月,西江油田首次清晰记录到的我国南海野生虎鲸群影像,成为刷屏“爆款”。2023年3月,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22年度“绿色工厂”,是唯一一家整体获评国家级“绿色工厂”的油气生产企业,全年节约能耗7.4万吨标准煤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.5万吨,相当于植树约122万棵。
“绿色”背后,是规上工业的高效运行和重大贡献: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运营的南海东部油田,是我国第七大油田、海上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,共有海上油气田51个,2022年油气首次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,较上年增产超过220万吨油当量,海洋原油产量较上年增长8.0%,为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安全保障的坚实基础。
南海东部油田海上平台的水下导管架如同人工鱼礁。
一家海洋油气工业龙头企业,如何深耕蓝疆,做到既采出资源,又降低排放?
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告诉记者,“十四五”初期,该公司的顶层设计制定了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碳减排行动方案,围绕能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转型,全面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的节能降碳。比如在持续加大油气增储生产规模,密集部署一批新建油气田开发项目的同时,新油田开发项目从前期研究阶段就充分考虑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,详细论证各项节能减碳技术措施的可行性,充分挖掘新项目绿色潜力,构建“零碳”能源产业链。仅2022年,实施的节能降碳管理措施和技改项目就超过50个。
2023年1月以来,从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、恩平15-1油田群开发项目到流花11-1/4-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……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在设计中均提前部署伴生气回收利用、电力组网、CCUS等节能降碳措施,力争做到应减尽减、能减尽减。亚洲最大的天然气陆岸处理终端珠海高栏终端1月成功投用分布式光伏项目,每年发电量可达223万度,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。
南海东部油田海上平台已成为迁徙候鸟的避风港。
“世界海洋日”到来之际,中国海洋学会等联合评选发布2022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。位于南海东部油田的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CO2回注封存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,当选。2023年6月1日,该项目作为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,在恩平15-1油田成功投用。这标志着我国已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、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,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。基于此,中国海油正加快“岸碳入海”研究,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,努力为全行业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探索新路。
南海东部油田的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CO2回注封存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。
一个个绿色项目密集部署,企业清洁生产、节能减排水平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高,南海东部油田在绿色制造、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责任履行等多个维度充分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。
近年来,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充分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、全国低碳日、世界环境日等时机,加强员工教育,开展交流活动,使绿色低碳文化蔚然成风。
2021年以来,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在深圳、惠州等地通过增殖放流、红树林种植等公益活动,积极履行生态补偿责任,已累计放流鱼苗1220万尾、虾苗2.3亿尾,回访、监测种植的红树林达310亩。
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实施生态补偿种植的红树林鹭鸟翔集。
如今,湛蓝的大海之上,南海东部油田30多座海上平台如同迁徙候鸟的避风港、水下导管架如同人工鱼礁。觅食嬉戏的鲸鲨、鱼群,歇脚的海鸥、牛背鹭……人与海和谐共生、野生动物与工业油气平台和平共处的画面,成为中国海油人的朋友圈“日常”。
安利琴也常把他拍摄的照片发给朋友,骄傲地说:“看,这是我们海上工作的生态福利!”
南海东部油田海上平台的水下导管架如同人工鱼礁。
(原标题《是工业龙头,也是绿色工厂:探寻深圳蓝色疆土如何崛起绿色油田》)
(作者: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张美望 曲龙飞吴昊 文/图)
标签: